张成栋:发挥央行财政两翼协同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2018年7月13日,学者徐忠博士在新知大厦学术报告厅做了“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的报告,普及了金融财政知识,推动社会各界对财政金融工作予以广泛的关注,积极的意义不言而喻。时值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下滑,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4月27日在一场会议上发言表示,可以用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适度地实现赤字的货币化,把财政和货币政策结合成一种新的组合,以缓解当前财政的困难,也可以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目前财政界出来说话的不多,支持这一观点的很少,反对赤字货币化的声音很多。财政、央行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方面有着不容推脱的责任和义务。

  一提及货币的财政发行模式,便想到“过度发行货币”,这是逻辑错误。为什么不能做到适度?适度的本身是宏观政策布局的范畴,难道强调经济发行便能防止通货膨胀?经济发行、财政发行都是服务经济发展的手段,哪种手段更好,争论使事理更加明了,也使决策层可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只要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其它都是手段。财政投放的效率效果问题,货币政策执行效果问题,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问题,这些都是各经济部门需要面对和向社会公众做出合理交代的问题。

  通货膨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并非财政赤字不货币化便不会通胀,反过来说,即便允许财政赤字货币化,只要科学控制规模比例,也未必产生通胀。当前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财政越来越困难,这种背景下,财政对央行发债甚至透支,难度系数低,还节约了社会运行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且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将更为显著。此前财政赤字并未货币化,但这些年的物价上涨,老百姓的感知是有目共睹的,房价没有纳入CPI统计之内,十多年过度上涨的原因值得反思。

  当不得不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时,突破法律规定,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渠道央行也是能够购买国债的,这说明非常情况下适度透支和赤字货币化都是可以的。如此一来,财政赤字是否货币化真的那么重要?真的值得那么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否充分?央行是否可以直接购买国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9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显然,根据该法,央行是不能直接认购国债的。但也有特例存在,2007年,为了筹集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其中1.35万亿元定向发行,发行当天央行购入。法律也要与时俱进,进行修订适应客观需求,在特殊情况下,经有关程序批准的前提下,可以发行货币直接购买特别国债。发债干了什么、效果如何,始终是重点。

  央行发行基础货币,需搞清原理回归本源。对央行以外汇储备为锚投放的基础货币的效用进行评估,这些外汇储备除了确保外汇收支平衡的功能以外,外汇储备的经营效果如何,特别是经营增加值、损失状况如何,对经济发展贡献的评估,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几何,这些都需要予以披露。同样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每一会计年度的收入减除该年度支出,央行按照有关部门核定的比例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中国人民银行的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1995年立法以来,货币当局的运营效果及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也应进行科学的评估。

  货币发行当局发行的无锚定的信用货币,由货币发行当局记录为负债,这种记录方法是一种常识性的错误。不用还的负债,不应称其为负债。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需要增加货币发行数量,增加流通中的现金,才能确保财富流通顺畅进行。即经济总量的增加导致市场对货币发行需求增加。在货币发行的最初投放过程中,它不是凭空投放到市场,而是通过再贴现、再贷款、购买有价证券等方式投放到市场。投入到市场的货币产生了放大的效用,由流通中的现金M0,派生出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M3等等。M1、M2、M3更加体现了货币记录价值的本来功能,大白话就是记了一个账,就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记录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是创造价值的数量体现。发行的货币在市场当中产生了流通的价值,实现了货币的基本功能。形成对应的财富权益,其实质是权益增加,而不是负债的增加。因而货币发行业务,在权益项下记录为“货币发行基金”更为妥当。权益对应的资产方也十分清晰。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也应清晰体现“资产=负债+权益”,这将更为科学合理。

  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试点效果,数字货币的出现将极大地提升货币的功能和效率,使货币最本源的功能“记录核算”得以充分展示。通过现代技术,将记录功能进一步放大。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价值储存等都是派生出来的功能。现代科技的发展、量子技术的使用,使货币功能回到了原点–记录核算。资产数字化会使交易更加便捷无障碍,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货币的功能回到了其本源的记录核算,其结果是大量的易货贸易、物物交换将会像远古时期一样大量出现。最终如果数字能够满足交易,便无需有形的货币了。货币起源于数字:苏美尔人在泥板上记录牛羊等重要物品的交易情况,这是最本源的原始数字货币。货币的本源是数字,是信息,是记录。而这些显然是会计的基本特征。综合来讲,二者同源,从一定的角度讲货币即是会计。当数字可以全面履行货币功能而脱离对实物货币的依赖,将导致实物货币消亡。货币起于数字,同源于会计,消亡于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将被赋予无限的力量。

  总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注重结构调整。十八大以来,始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着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改善民生,打赢三大攻坚战。回到问题的本源,宏观投放的平衡与微观使用效果的评估是深化改革的重点,特别是疫情之下,经济平稳运行要靠财政央行两翼担当,维护国家大局摒弃本位主义,管好自己的事,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难点问题,才是正道。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